葉片像豬毛,殊不知是「草中人參」,如今不多見,非常值錢
我國的植物資源十分多,不同的植物被我們利用后就有不同的價值,有些植物是可以通過造型把它們 制作成盆景,比如火棘樹、羅漢松、黃楊樹、金彈子、榕樹等都可以造型,它們的株型都特別好看。
另外,還有一些草本植物則是有價值,本期我就為大家介紹一種草本植物,它的葉片像豬毛,非常奇特,過往人們看到這種植物的時候不是很在意,有時候還會忽視它,殊不知它是「 草中人參」,如今不多見了,你快來認識它!接著我們話不多說,直接來了解這種植物吧。
所謂的「草中人參」,并不是真的人參,它的大名叫做「茵陳」。
說到茵陳,許多朋友就會想到一句老話,這句老話是:「 三月茵陳四月蒿,五月六月當柴燒」,那麼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?也就是說,三月份的茵陳含有比較多的營養物質,這時它的價值會更高,品質也會更好,然后等到了4月份就不一樣了,茵陳會變得沒有食用價值,這時只能把它當成野草了,而這里的「 蒿」字指的就是野菜。
接下來到了5月份和6月份,那麼茵陳就能生長到40-50厘米的高度,非常旺盛,但是這樣的茵陳更沒有價值,只能把它當成柴火來燒了,因此才有了這句老話。總之,茵陳一直被當成了一種野菜,春天的茵陳品質是比較好的,它有比較強的季節性,過了春天的茵陳就沒什麼用處了。
為何叫它「茵陳」呢?
也有花友很好奇茵陳這個名稱的由來,之所以有這個名字,肯定和它的形態有關,比如它的莖干、葉片在寒冷的冬季就枯萎了,但是它的根部則不同,植株生長在地下的根部具有「 經冬不死」的特點,然后等到外界溫度較為溫暖的時候,比如在春季,這些根部又會重新長出來嫩葉,因此人們給它取名為「因陳」,後來就把這個名稱改為「 茵陳」。
茵陳是一種什麼植物?
雖說它是草本植物,但草本植物分為好幾種,有一年生的草本,也有多年生的草本,而茵陳就是屬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,也是菊科蒿屬半灌木。平時茵陳分布在我國各個地區的河岸上、大路邊、山溝邊、低矮的山坡下等位置,在農村也很常見,許多人由于經常看到它就把它的形態特征記住了,但依舊不知道它的名字。
那麼通過這期的介紹,花友們應該都知道它叫茵陳了,這也是它在我國的學名。
葉片像豬毛
看過茵陳的花友應該都知道它的嫩葉很特別,這些嫩葉卷曲成團狀的時候有一些白色的絨毛,這些絨毛 不僅軟,還很細,這樣一來就很像豬毛了,所以在農村許多老一輩的人還叫它「 豬毛蒿」,我覺得這個名稱多少有點難聽,不過還有更難聽的,比如有絨蒿、臭蒿、婆婆蒿等。
殊不知是「草中人參」
在民間許多人把茵陳當成了草中人參,因為它有藥用價值,植株的嫩葉經過特殊處理能變成藥材,之后和其它藥材配伍就能入藥了。東漢末醫學家,和董奉、張仲景兩人并稱為「 建安三神醫」的華佗也提到過這種茵陳,它描述到:「 三月茵陳可治病,四月青蒿當柴燒」,可見它的藥用價值不簡單,難怪經常有人叫它草中人參。
在民間,人們在3月份的時候也會去野外采收一些茵陳帶回家,把它當成野菜利用起來,至于可以用來干嘛,一般的茵陳加以處理后,可以用來 做粑粑、煎雞蛋、做餡包餃子等。
由此可見,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。那麼關于茵陳就介紹到這里了,你是否認識這種植物呢?如今它不多見了。